日本一所用”心”去打造的精神康復診所 ( 療育式空間 )

針對全球人口老齡化的驅勢日漸嚴肅,而老年人對於醫療及藥物的需求也越加嚴重,進而使得醫療健保的支出年年創出新高。

除了傳統”醫療”及”藥物”,是否還有更好的方法能使老年人得到更俱效率的場所?

談起”建築”或”室內”空間的設計,設計者可以運用場景的規劃加以嗅覺.聽覺的記憶得到俱備療育的功效。

 “療育”或許每個人能感受到「療育.撫慰」的條件不盡能夠相同,但這些存於人們心中的深層印象,是能夠被描述與歸納的。

就如知名迪士妮動畫電影:料理鼠王Ratatouille 中的片段,當美食評論家柯柏品嚐到由電影主角烹調的雜菜煲時的片刻,卻勾起了柯柏小時候對媽媽的回憶而感動,而這就是一種用食物去「療育.撫慰」人的心靈記憶。

而這些能夠讓人們心境記憶轉為正向的方法也可深入於場景設計語彙中 (療育式場景空間),而成為一種可不靠傳統”藥物”且得到更俱深層記憶的療育過程。

Sayanomoto是位於日本的佐賀縣 Saga CiTy內,他是一所專門針對精神康復(失智症患者)治療的專屬診所 。

建築師: 山崎健太郎設計工作室

診所的建築面積:308.58 / M2 , 而在這建築設計中唯一考慮的是如何給患者提供有效和穩定安全的治療空間。

然而,在這個診所,為(失智症)患者及其家人創建了一個特殊的“學習”公共的共享空間。

而這個 “學習” 空間並不是為了直接治療失智症狀的疾病,而是為了讓患者以及家人能夠一同直接學習並面對(失智)症狀。

這樣的共享空間不僅只是提供給患者使用,而更重要的是給予初次到此的患者及其家人更有勇氣來面對(失智症狀) 。

在室內設計的建造上, 設計者創建了一個30米長的書架空間,裡面擺放了許多圖畫書冊 , 而這不僅是為了 “閱讀”,更是為了讓人們能夠在此留下更深的印象。
經過了這樣的場景沖積,更可以使員工和家庭產生互動的學習,更可於“學習”中習慣與人們互動的連繫。

照片來源: ArchDaily

分類: Uncategorized, 養老設計資訊 | 在〈日本一所用”心”去打造的精神康復診所 ( 療育式空間 )〉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2019年 願所有人.事.物諸事如意


諸事如意.心想事成

過了紛紛擾擾的 2018年 即將邁入展新的 2019 願所有的人.事.物
階能諸事如意.心想事成

分類: Uncategorized, 公司訊息, 產業動態, 養老設計資訊 | 在〈2019年 願所有人.事.物諸事如意〉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日本電影(十年Ten Years Japan)-PLAN75

由一部日本電影”十年”當中的一段 PLAN75 探討出日本

高齡化社會深層的考驗 (安樂死)

2018年日本版名為《十年 Ten Years Japan》的電影預計在秋天於當地上映,幕後陣容也大有來頭,綜合監製是《海街女孩》大導演是枝裕和,帶領木下雄介、津野愛、石川慶等5位新進導演,由昨年10月開始開鏡拍攝,分別由杉咲花、太賀、川口覺、池脇千鶴等多位演員做主角。和香港版一樣分開5個故事,包括《PLAN75》、《惡作劇同盟(いたずら同盟)》、《DATA》、《那是看不見的空氣(その空気は見えない)》、《美麗國家(美しい国)》。

相對香港和泰國等故事貼地和貼身的《十年》,日本版內容明顯較為天馬行空,由目前所發放的劇情資料所見,整部作5個故事都好有歐美劇集《黑鏡》(Black Mirror)之感。新世代女星杉咲花主演的《DATA》講述未來世界人類死亡後會留下「數碼化遺產」,記錄生前的聲音和影像等資料,讓後人觀看死者的記憶和未為人知一面;《那是看不見的空氣》背景是「地上世界很危險」,地面已不適合生活,人類要走到地下世界;《美麗國家》則是講述自衛隊徴兵制度變成義務化,暗尋戰爭的意義;《惡作劇同盟》透過小學生殺馬匹的故事,來探討人工智能的道德議題。

在5個故事當中,最為發人深省相信是川口覺主演的《PLAN75》故事以人口老化和人口過剩的政策為題材,講述未來政府推行「75歲以上安樂死」的獎勵制度,只要老人家肯安樂死,家人就能得到一些政府津貼。主角是一名專門去勸導貧窮老人家參與「死亡計劃」的公務員,透過他和妻子將迎接新生命和照顧年老母親的生活,談論生與死的決擇,非常有爭議性。

日本衛生健保支出突破40兆日圓,相當於新台幣11兆,支出比例隨著人口年齡逐漸成長,其中75歲以上人口的支出超過3分之1。

日本已有立法者起草一項提案,支持醫師在病人同意下,可以停止對病人的積極治療,但尚未在議會上討論,很可能是擔心招來殘疾人權團體的反對,將草案視為安樂死合法化的第一步。

在目前日本立有生前遺囑的人並不多,但近年有越來越多日本人開始思考生死議題,衛生專家也發現,孱弱的老年患者使用餵食管的比例也正往下降。

非營利人文關懷協會表示,人們希望可以有尊嚴地死去,政府則希望民眾立有生前遺囑,未來安樂死若合法化,更可減輕政府的財政。

分類: Uncategorized, 產業動態 | 在〈日本電影(十年Ten Years Japan)-PLAN75〉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無障礙設計與通用設計. 適老化設計的差異

養老與無障礙生活

很多人剛認識”通用設計”觀念時,容易對通用設計與”無障礙設計”產生混淆。

有些人知道「無障礙設計」,也知道「通用設計」,卻無法說出無障礙設計和通用設計

有何不同,甚至有些人誤以為兩者是相同或相似的。

事實上,通用設計和無障礙設計並不一樣,兩者設計的對象和關注的面向都不同。

 

無障礙的設計主要是爲身心障礙者考量的設計也是建築法規明定的一種標準,讓他們使用設備或空間時不會受到阻礙。

而”通用設計”的應用上(應為:全齡.友善化)且考量的對象則不侷限於身心障礙者,而是還有其他的使用族群,也許是身體機能退化的高齡者,也可能是“使用習慣” 和多數人不同的左撇子,或是身材嬌小的矮個子、大腹便便的孕婦、推著娃娃車的人等等,較屬於”全齡.友善“生活便利化的關懷設計。

目前我們在生活中均可看到許多”通用設計”的運用如:低底盤公車也是一種通用設計,不僅輪椅使用者方便上下車,老人、孕婦等其他行動較不便的使用族群,甚至一般人上下車時都更加便利與安全。身障者搭乘低底盤公車不需要事先預約,且可與他人共乘。

而”復康巴士”則是一種無障礙設計(服務),只有身障者及其陪同者可以搭乘。

有些無障礙設計過於特殊的作法可能導致歧視的產生,或是不被大眾接受與使用。

通用設計除了考量身障者和其他弱勢使用族群,也顧及一般人的使用情況及需求,例如,

無障礙設計的點字經常設置在文字上,影響明眼人閱讀文字,而通用設計會採用透明的點

通用設計 關注的面向較廣泛,不僅考量使用者的使用情形,還顧慮到使用時的心理感受。

無障礙設計 則是以消除障礙、考量功能為主,使用者使用起來是否舒服,心情是否愉快則不是其考量重點。

然而,無障礙設計仍有存在的必要,還是有很多輔具是身障者所需要的,但其他使用者卻不需要使用的,如盲用電腦。字讓視障者觸摸理解,其他人觀看也不受影響。

在快速高齡化的社會趨勢下,除了要積極推動及落實通用設計,讓生活環境、設計與服務可以滿足更多使用族群的需要,也可導入通用設計觀念於無障礙設計,讓輔具不只是具備功能,也能考量美觀,不突顯使用者病徵,讓使用者用起來更自在、有尊嚴。

適老化設計

這個名詞為內陸流行之說詞 (說白:就是只要附合老齡者所需求的個式產品包含空間設計)。

這類設計較像以無障礙的設計為依據

而適老化的設計應堅持“以老年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從老年人的視角出發,切實去感受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從而設計出適應老年人”生理”以及”心理”需求的”建築及室內”空間環境,最大限度地區幫助這些隨著年齡衰老出現身體機能衰退,甚至是功能障礙的老年人,為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出行提供盡可能的方便。

        

 

 

分類: 養老設計資訊 | 在〈無障礙設計與通用設計. 適老化設計的差異〉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翻轉設計醫養整合2018展望新契機

不要抱怨.不要懷疑 , 該是積極參與的時候了!

年輕的你我請不要懷疑 , 人終究是會老化 , 夢想的退休生活與老年的福利是要靠你我自己站出來積極參與並勇敢說出 , 不要在沉默與無知 , 積極參與社會環境才會有所改變。

 

 

 

 

 

分類: 養老設計資訊 | 在〈翻轉設計醫養整合2018展望新契機〉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日本照顧咖啡館的發展與創新

我們是否已經做好進入超高齡社會的準備 ?

由標題的內容開始省思台灣社會的包容度!

日本照顧咖啡館 將失智症照護中心由「醫院、機構」轉變為「自家」,儘可能讓長者在熟悉的地區持續生活,這是以社區組織為發展核心,打造新型態的「社區咖啡館」模式。協力販售的麵包,從氣孔式窗口傳出誘人香氣。 攝影 / 可能設計
原文出處: 安可人生 / 品味生活 / 邱詩旋

失智症是造成高齡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日本早期稱失智症為「痴呆症」,2004年起改稱「認知症」,顯示對失智症認識的轉向。稱為「橘子計畫」的國家計劃「失智症對策推進5年計劃」,政策目標由「醫院‧機構」作為失智症照護中心轉變為「自家」,儘可能讓長者在熟悉的地區持續生活,為此社區中的「失智咖啡館」,受到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支持。

另一方面,自2000年施行「介護保險制度」以來,保險給付額自2000年3.2兆日圓急遽增加至2004年5.5兆日圓,未來人口持續老化,保險給付勢必持續擴大,重新檢討保費效率與效益,使介護保險制度永續經營,成為政策苦思的方向。為避免失能長者持續增加,高額養護費用拖垮介護保險財務,修法增加「預防失能」程度惡化之服務。配合此項法令,2000年通過修正「社會福祉事業法」等法案,提供民間財團法人社會福祉事業提供介護服務的依據。因此,由NPO法人等社區組織提供長照服務,讓長照服務向前延伸到預防失能、社區生活的領域。

腳踩式升降平台,有限空間方便輪椅進出的設計。攝影 / 可能設計

「失智咖啡館」的概念源自於歐洲。英國有「記憶咖啡館」,荷蘭稱為「阿茲海默症咖啡館」。在日本,「失智咖啡館」發展更為多元,擴大為「照顧咖啡館」甚至「社區咖啡館」的概念,依據不同的目標對象(失智長者、照顧者、罕見疾病或癌症患者、特殊兒童等)、經營者的專業能力、當地社區的需求等,發展出各種創意的營運形式。經營者有NPO法人、小型公司或個人;儘管經營者各異,但照顧咖啡館扮演著資源整合、社區安全網的角色,因此經營者除了具備本身的核心專業能力之外(介護員、社工師、特教老師等),亦與社區其他組織建立協力關係。營業據點,除了長照醫療機構設立的專門場域之外,亦有租用活化社區的閒置空間,或開放自宅作為公共使用。

以下是筆者初步整理日本照顧咖非館的類型。

「功能」類型:

工作整合型 – Cafe Mercado、上錯菜餐廳、「和之家」附設咖啡館

創造緩和的工作環境,讓「高齡者」藉由工作參與社區生活、貢獻自我價值;或成為協助「照顧者」回到主流勞動市場前,強化身心職能的中途職場。

活動參與型 – 墨豆咖啡、宮之森咖啡、難病咖啡館、和諧咖啡店、D cafe

以不同目的活動設計,吸引各種目標對象參與;亦提供就業媒合、喘息服務、療癒課程,以維繫資訊交流與生活支援的社會網絡。

世界咖啡館型 – 介護咖啡館

營造輕鬆、自由氛圍,創造「對話」、「傾聽」空間,促發照顧服務創新。

「持續時間」類型:

常駐型 – 墨豆咖啡、宮之森咖啡、和諧咖啡店、Cafe Mercado、D cafe

定點、定時的營業時間,營造社區日常生活中可近性高的社交與支援服務熱點。

快閃型/ 專案型 – 上錯菜餐廳

為傳達特定議題,營造主題體驗式的互動場所,促發大眾的理解。

定期型 – 介護咖啡館

開放式的定期聚會,營造交流學習社群,促發照顧服務的創意形式與跨域連結。

「向島高齡者支援整合中心」的頭腦鍛鍊體操活動。攝影 / 可能設計

日本照顧咖啡館的創新意含

日本照顧咖啡館,以跨領域專業,整合社區資源,彌補既有照顧制度不足之處,蘊含了四種創新意含:

  1. 新工作型態:提供高齡友善、兼顧家庭的職場,為介護離職、育兒離職的照顧者,以及退休後仍須工作維持收入的長者,提供一種替代的工作方式。

  2. 新協力網絡:鬆動照顧只是血緣家庭的責任,將高齡照顧的利害關係人擴大到社區組織、社區居民、專業工作者,而不僅僅將照顧的身心與經濟壓力集中在家庭中的個人。重建守望相助網絡,應對照護責任的致鬱性及貧窮化。協力網絡亦串連長照制度、社福制度、企業社會責任等多元資源,推動社區營造、活化社區經濟。

  3. 新服務模式:照顧專業工作者(介護員、社工師)長期面臨高工時、低薪、3K標籤 。創造一種「賦權」工作模式,讓專業工作者重拾自主性,整體考量受照顧者需求、場域環境條件、自身長才,提供靈活、創新的服務方式。

  4. 新典範知識:照顧的「敘事化」(非醫療化),並非以肉體生命延長為唯一目標,將「福祉」(wellbeing)定義權回歸照顧與被照顧雙方,並非強迫自己與對方遵循一種”最好、最正確、最健康”的準則,而是以主體性、對話性的「敘事」觀點,關照雙方的主觀價值與客觀環境,支援一種平衡的「生活方式」,探尋如何以舒緩的、尊嚴的、和諧的旋律,共譜日落西山的小調。照顧咖啡館案例:東京都墨田區「墨豆咖啡」以下分享筆者參訪的一家照顧咖啡館案例。2015年「墨豆咖啡」(すみまめカフェ) 在東京都墨田區的「向島橘銀座商店街」開幕了,是一家由「創意照護公司」(株式会社クリエイト・ケア) 成立的照顧咖啡館。「墨豆咖啡」的店名蘊含”墨田區的迷你版”咖啡館之意義,希望藉由店裡試賣墨田區在地商品,透過咖啡館人流匯聚,引導客人至墨田區及商店街內販售這些商品的店面光顧。就前文的分類而言,屬於常駐式、活動參與型的照顧咖啡館,由青年專業工作者創業成立公司,其特點為整合社區照護服務與商店街振興兩項目標。咖啡館租用商店街中的閒置店面開業,獲得商店街自治會的支持,降低租金為定價的四分之一,協助咖啡館攤提初期裝潢成本。咖啡館只專營義大利麵料理,透過歡迎外食與寄賣展售,成為整條商店街的產品型錄與協力行銷熱點,亦是高齡照護的使用者觀察情境、服務支援網絡:

    1. 提供照顧者喘息、資訊交流的空間,並媒合照顧工作。

    2. 經營團隊具備介護員、社工師專業證照,協助商店街自治會培訓其他商店工作人員,建立高齡者失智等退化性徵兆的知識,辨認需要社會福利介入的早期需求。

    3. 與墨田區「向島高齡者支援整合中心」連結,舉辦保健活動,宣導照護技巧、長照資源資訊,並連結輔具廠商,現場提供輔具諮詢與體驗。整合公部門長照資源與企業產品服務,傳遞到社區當中。

模擬日常生活情境,協助使用者找到合適的輪椅與助行器。攝影 / 可能設計

日本照顧咖啡館的經驗借鏡

如何安享高齡生活,牽涉的層面不只照顧服務領域。《下流老人》、《老後破產》等書,點出了日本高齡貧困與勞動議題,涉及介護離職、老老照護、老年過勞等現象。此外,年齡是流動的、家庭照顧關係是互相的,高齡與青年的貧窮,亦互為因果:現在工作貧窮的青年,老後下流機率高;而高齡者若需負擔失業子女生活,更加重高齡貧窮狀況。《無緣社會》一書,從「孤獨死」的人生終章,回溯高齡貧困、獨居導致身心失能、社會網絡流失,終至「無緣」 的前奏。由此深層的社會經濟脈絡觀之,日本「照顧咖啡館」可說是一種由社區「地緣」的尺度,試圖整合制度面 與經濟面 ,重建社會安全網,以克服高齡「無緣」的進路之一。

換言之,「照顧咖啡館」或更廣義的「社區咖啡館」的永續經營,有賴於協力網絡與制度條件。日本個人經營的照顧咖啡館,亦不乏經營困難的案例 。照顧咖啡館的創新模式,為高齡服務注入一股新意,然而仍需持續改善相關條件,才能重建讓所有年齡層都能安心生活的社會安全網。

國發會統計,台灣於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每5個人就有1人高超過65歲。台灣亦有許多組織借鏡日本經驗,開始實踐台灣照顧咖啡館的可行模式,如:有本生活坊、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的多家照顧咖啡館、幾點了咖啡館等。期望本文能為探尋台灣因地制宜的實作,帶來更多討論與交流。

  資料整理轉載 : 翻轉設計醫養整合管理顧問

分類: 養老設計資訊 | 在〈日本照顧咖啡館的發展與創新〉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翻轉”人生的新式家庭生活

瑞士老太太 永保青春的秘訣 

原文出處: 安可人生 / 人文創意 / 方常均

70多歲的孟其老太太(Mrs. Munz)在蘇黎世市區的邊緣,靠近森林的角落有一棟自己的房子,離市中心的鬧區只有10分鐘的電車路程,附近就是蘇黎世大學,鬧中取靜。幾年前她的老伴得了帕金森氏症行動不便,兩老的生活極為需要他人的協助,從那時候起她便把家裡空著的房間,租給來蘇黎世上大學的學生,這些外地來的學生不只是房客,可也是他們的助手。就這樣,孟其太太開始了她最初的混齡共居新生活,她說:「我家就是一個開放的房子。」

孟其先生過世後,老太太發現,她已經習慣了有人陪伴的共居型態,就決定延續這樣的生活。孟其太太的52歲女兒正在照顧一個家庭失能的17歲孩子,他們就一起搬進去和孟其太太住在同一層。也剛好他們朋友蒂娜和她的四個孩子在找房子,這個單親媽媽就帶著孩子們一起住進去,母子一層。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房間,保有隱私;有共同的空間,有人際的溫暖。

孟其太太繼續她的混齡共居生活,年齡介在9歲到75歲之間,她說:「這些孩子讓我常保青春。」對家的期待不同,就會建構不一樣的家庭:有笑聲、有爭吵、有飯香、有洗碗盤聲音,對孟其太太就是真正的家。

混合式生活型態當然需要一點運氣,要找到態度和習慣相近的人,才有辦法和諧相處。這個案例能夠成功,孟其太太開朗的個性是關鍵,可以包容許多人際間的問題,共居並不對她造成困擾。她樂見自己的家裡多了孩子,因此與房客間除了租賃關係之外,有更多人情味和互助的生活故事。血緣並不是她認為最重要的共居因素,這些孩子都是她自己的孫子,這樣寬容的人並不多見。而對她來說最大的利多就是:房子裡有朝氣,也多了彼此照料的人,她就不必像許多老人必須住到老人院裡,才有人照應。

混齡共居其實不是新型態,在農業社會裡一個大三合院或四合院,多是同時住著好幾個家庭,有任何狀況大家互相協助。工商社會往城市移居的人口漸多,居住型態也改變,單層獨戶的建築設計滿足了享有隱私的自由,關上門就是自己的小天地。然而人多半喜歡享受自由,又想要有社群的連結,能夠真正離群索居的人並不多。

孟其太太的例子,是以邀請的態度讓別人住進自己的房子,成為彼此生活的一部分。而目前在歐洲世代共居生活也是一種趨勢,西歐與北歐國家在銀髮住宅的規劃裡也包含了世代共生的精神,把學生宿舍與老人院規劃成一區的都市計畫是現在進行式。核心價值裡,銀髮族的消費力與活動力是城市動態的一部份,不應該被排除在都市規劃之外,而是要規劃更多無障礙的設施讓行動不便的人更容易行動。一個社會裡看得到孩童的純真,青年的奮進,中年人的健康與老年人的滿足,這樣才是一個健康有未來的國家。

  資料整理轉載 : 翻轉設計醫養整合管理顧問

 

 

分類: Uncategorized, 養老設計資訊 | 在〈“翻轉”人生的新式家庭生活〉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由服務業 看台灣準備好迎接高齡社會!

看服務業的SOP 其實台灣還沒有準備好迎接高齡社會!

原文出處: 安可人生 / 人文創意 / 辛蒂

前陣子為慶祝爸爸生日,我訂了間爸媽最愛的火鍋店,招待他們慶祝一下,而這間是從小吃到大,在當地頗有名氣的老店,不管是餐點或服務態度總沒讓我們失望過,也因此成為家中的愛店,很棒的一點還有餐廳為維護服務品質,特別掌控店內來客數,使得整體用餐環境仍是舒適的。

用餐途中,隔壁桌來了一對目測約70多歲的老夫妻,坐下之後,服務人員照著既定的服務流程,送上餐點目錄,禮貌性地告知稍後過來點餐就離開了,留下兩位爺爺奶奶看著目錄不知所措,不曉得該如何選擇,只聽到了奶奶說:「我出門沒帶上老花眼鏡,這字那麼小怎麼看哪﹗這鍋裡有沒有牛啊!我不吃哪﹗」

老夫妻討論一番後,仍請服務生過來協助介紹,才完成點餐。之後服務生送上湯鍋及蔬菜盤,一樣就離開了,此時我注意到爺爺奶奶手忙腳亂地在尋找電磁爐開關,找到了也不知道怎麼操作,我忍不住上前幫忙,教他們轉什麼方向來調整火候;接下來,我又注意到兩位竟然站著吃飯,原來桌子的高度不太合適他們佝僂短小的身軀,他們要站著才能放著煮,服務生期間來回送菜盤多次並沒表示什麼。

而兩位長輩不斷互相討論這菜嫩了沒?肉熟了沒?我大概從爺爺奶奶的對話中得知:平日可能因為節儉幾乎都是簡單煮幾道菜吃,而今日是他們兩人結婚紀念日,稍早在附近散步運動完,想說就在外吃,是第一次獨立來火鍋店用餐。

感受得出夫妻倆對於外出用餐的經驗感到珍惜,但在我看來,他們吃得並不享受,整個過程都在忙亂,也沒有協助。這也讓我回想起在超市購物的經驗,常見長輩停留在走道間,非常仔細盯著商品上的標示和詳細說明,像不懂似地拿了又放,放了又拿;或提籃裡裝的滿滿,吃力地提到結帳台;抑或在結帳櫃檯時,因動作較不靈敏,放置物品時不小心撞倒了一旁的促銷商品籃,得到的是服務人員不耐煩的眼神

因應高齡化社會,國內各大專院校的老人服務相關科系如雨後筍般成長,但常聽到這群學生在即將畢業之際,面對自己所就讀的老服科系未來發展大多不抱有正面希望;依教育部統計,歷年大約僅有不到五成學生從事老人相關工作,其他則轉往完全不相關的領域,分析原因為職場條件不佳、社會觀感和來自同儕的壓力,不太能接受年輕人和老年人長時間相處。

但其實,這群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系所學生的出路非常廣泛,如同前面所提到,服務業最需要重視客戶需求,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貼身接觸的行業;但台灣的服務業朝向SOP流程,似乎忽略了應該根據不同對象的顧客進行調整,注意不同的小細節。社會上的長輩越來越多,其實老服相關科系的學生畢業出路並不單只有印象中的照顧服務唯一出路而已,在所有的服務業裡面,這群學生是最有價值的,因為沒有人比他們更懂得長輩需求、如何服務長輩。

嚴長壽先生曾提過,雖然科技以飛快的速度進步,未來人工智慧更將取代多數人力,但不管機器、設備、軟體、科技進步到什麼樣的程度,最終仍只有一件事無法取代:就是有溫度的服務業,用心打造友善溫暖的社會。

資料整理轉載 : 翻轉設計醫養整合管理顧問

 

 

分類: 養老設計資訊 | 在〈由服務業 看台灣準備好迎接高齡社會!〉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中國新(智聯養老)模式

阿里巴巴試點「智聯網養老院」,線下流量入口再添一個?

 

阿里巴巴正加快解鎖線下人工智慧落地場景。

繼家居、酒店等結合高科技的應用場景後,阿里巴巴把目光瞄準了養老市場,或將為其線下流量入口再添砝碼。

2017年(12月28)跟隨阿里巴巴參觀了它在北京房山布置的「智聯網養老樣板間」。樣板間的原址為北京普樂園愛心養老院,這是一所半社會福利性質的養老院。

據院長閆帥介紹,普樂園共有245張床位,現住180位老人,80歲以上的老人占70%,生活完全能自理的老人不及10%。

智能網養老樣板間則是在現有養老院住所基礎上,實施智能化改造。阿里在這提供了智能音箱「天貓精靈」作中控樞紐,還找來合作夥伴智能家居提供商LifeSmart雲起智能,補充完善養老場景所需的其餘智能電子產品,包括如高清無線攝像頭、各種傳感器、智能開關、LED智能燈泡等。

一進樣板間,黑色的天貓精靈音箱就擺放在桌面,它的上方有電視,空調架設在牆頂端,它的右側則依次放著插電的萬能遙控器、攝像頭、智能網關。

養老樣板間的天貓精靈與原有智能音箱覆蓋的功能一致,包括智能家居控制、語音購物、手機充值、叫外賣、音頻音樂播放等。落實到具體養老院場景里,如腿腳不便的老人,無需起身,即可呼喚天貓精靈幫忙開關燈、電視、空調等電器,還能開關窗簾;再如無線高清攝像頭,兼具雙向語音通話和視頻的功能,對子女而言,這或成為了解父母在養老院生活狀況的途徑。

在樣板間體驗時,有奶奶興致勃勃自告奮勇與天貓精靈對話。她靠桌站著,俯身前傾對音箱用比平時說話高些分貝的聲音,喊了句:「天貓精靈,請你給我播一個《大悲咒》。」講的時候,用的是非普通話的北方方言。不過,天貓精靈並沒有理解奶奶所說話背後的意圖,類似自然語言的組成重複了幾次,音箱也沒給播出《大悲咒》。後來,直到那位奶奶把語言指令改為「天貓精靈,播放《大悲咒》」,音樂才從音箱裡緩緩傳出來。倒是那些簡單的開關窗簾、電視的指令,奶奶說得很溜,天貓精靈稍延遲後也給出準確反饋。

環顧房間周圍,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傳感器正記錄著屋裡的指標數據,然後再各司其職,完成相應操作。比如進門處,門窗感應器將知曉門窗開關情況,若意外打開將發出警報,窗簾還能定時開啟關閉。

牆壁安有環境監測傳感,監測室內溫度,聯動空調開關進行調溫(現場看到的非中央空調,是掛機)。

智能燈光照明,據官方介紹其能實現燈光管理,比如依據情景或人的差異,燈光將以不同狀態呈現。

如遇老人起夜的情況,動態感應器將監測其活動,隨即屋內燈等電子設備會自動開啟。

我們不禁想問,在年輕人眼裡,呼喚天貓精靈就是動動嘴皮的事,監測室內各項數據劃劃手機螢幕即可,對年長者而言是否學習成本還是較高?根據現場奶奶們的反饋,她們主要是覺得讓天貓精靈幫著「做事」方便,對待新科技,她們現在還有種新鮮感。閆帥告訴36氪,那位想聽《大悲咒》的奶奶是第一次嘗試下語音指令,之前還有許多奶奶試用過天貓智能音箱,總體來說,上手都挺快。

但養老院難避免有耳背或口齒不清的老人,她們難享受智能音箱作為控制樞紐可能帶來的便利,對此,阿里巴巴AI Labs北京中心負責人聶再清表示,未來將融入文字的顯示形態,目前養老樣板間是探索養老市場的試點,接受程度究竟如何,年長者真實需求情況是怎樣,還有待接下來試驗觀望,最終將輸出成套智能養老院的解決方案,甚至還能將此場景應用延伸至家庭老人的想像空間。

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銀髮經濟的前景不容小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60歲以上人口達到2.22億,占總人口16.1%,65歲以上人口1.44億,占總人口10.5%。全國老齡委指出,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2033年前後將翻番到4億,到2050年左右將達到全國人口的1/3。 預測2014-2050年間,中國養老產業規模將從4.1萬億元增長到106萬億元左右,GDP占比8%增至33%左右,中國將成為全球老齡產業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

但在這冉冉升起的新經濟背後,老年人的社會需求痛點並沒能得到好的解決。

比如暗訪監護缺失;兒女無法直觀了解父母在養老院動態;緊急情況難及時溝通;傳統電器的設計,使腿腳不便的老人只能更依賴人力照料,但現實情況是護工缺口數量龐大,工資待遇相對低。若按老人護工比1:4計,護工缺口高達千萬,即便是到崗的養老職業相關人才,到崗第一年的離職率就超30%。 另據閆帥介紹,一般養老院管理層月薪為5000-6000元,普通護工為3000-4000元左右。

而普樂園養老院,平日老人護工比為1:6,夜間達到1:10。假如夜間值班原本需3人,有了高科技加持,能減少1人投入。閆帥舉例道,過去老人夜間按鈴呼叫,值班人員只能立即前去響應,若遇多位老人按鈴,可能存在人手不足情況。而用雙向語音攝像頭,護工能通過相機觀測老人情況,並可言語交流,判斷事情重要緊急程度,優先緊急情況,由此相應可減少人員投入。

對普樂園這種定位中低端的養老院而言,一方面減輕人員招聘壓力,另一方面人力成本能有所降低。據官方介紹,布置整套智能設備,包括各種冰箱、空調等電器價格為1、2萬元,單獨的傳感器、控制設備成本較低,比如天貓精靈智能音箱售價499元,其餘傳感器百元左右。

閆帥表示,目前天貓為普樂園提供20個房間的智聯網方案,未來將在所有區域逐步改造。定價方面,約20平米左右的單人間,月租3500元左右,包吃住和護理。相比市面上,動輒6000元月租的養老院,3000多的價格確實較有吸引力。

從年長者的角度看,某種程度,智能化操作理論上能提升用戶體驗,帶來生活便利,但智聯網養老院是否具備足夠粘性、可滿足老人需求,承擔起阿里線下流量入口之一的重責,還有待試驗觀察。畢竟養老院具備強服務性,人力護理仍是重要考量部分,高科技加持能有多少利好現在還是未知數。

資料整理轉載 : 翻轉設計醫養整合管理顧問

 

 

分類: 產業動態, 養老設計資訊 | 在〈中國新(智聯養老)模式〉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該是時候了, 回家去探望吧 !

朋友們~您有多久沒回家裡看看父母親了! 也快過農曆年了~希望大家可以回老家看看自己的父母親長輩呢!

 

分類: 養老設計資訊 | 在〈該是時候了, 回家去探望吧 !〉中留言功能已關閉